泛化意義上的流程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幾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順序,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流程,只是我們沒有用“流程”這個專業詞匯來表達而已。
在工作中我們容易認為流程是一個工作程序,即工作流,即工作的連續步驟。以ISO9000中對流程的定義來解釋:流程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當我們談流程時發現這個流程的定義專注在“活動的關聯”特征。流程不是流程重整的發明,但如果流程僅從工序和步驟的角度看,它早就存在,以此來研究流程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應該認識到流程的概念其實一定是和流程重整的概念并存在一起才有生命力的,即我們這里談的流程一定是流程重整的理論體系中的流程,它不是一般自古就有的流程,它不是ISO9000定義的流程。
以下是一些流程重整的專家對流程的定義:
邁克爾·哈默的業務流程:是把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為對客戶有價值的輸出的活動;
T·H·達文波特的業務流程:是一系列結構化的可測量的活動集合,它為特定的市場或特定的客戶產生特定的輸出;
A·L·斯切爾:業務流程是在特定時間產生特定輸出的一系列客戶、供應商關系;
H·J·約翰遜:流程是把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系列相關活動的集合,它增加輸入的價值并創造出對接受者更為有效的輸出。
在這些定義中,都突出了兩個核心特征:一是客戶、二是價值;
這些流程定義給我們的巨大啟發是:要如何定義流程,必須首先思考如何評價流程,即流程重整的思想要質疑一切,所以我們要質疑身邊每個流程的存在意義,為什么要這樣的流程,而不是那樣的流程?
每個流程的核心任務和價值都是為了兩個核心特征,一是客戶、二是價值。一方面我們應認識到好的流程在哈默的體系中是基于客戶導向的,而不是老板導向,企業是通過好的流程來實現客戶需求,客戶是流程的服務對象;另外如何評價流程是否好?答案是好的流程能夠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所以價值的概念是流程的目標。
在一般的流程要素中,我們經常會談到以下流程特點:
除了“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順序外,我們還經常說某某人能辦事,某某企業善于做事,能辦事、善于做事是說他們做事情有方法,比別人的更有效果,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可能是先后順序不同,也可能是做事的內容不同。
因此,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僅包括先后順序,還包括做事的內容。
同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資源投入,都需要借助資源的效用,包括資金、信息、精力、人員、技術等等,因此對投入的資源也要善加管理,否則也難于成事。在此,我們對流程的認識又深入了一步,流程還包括對輸入、輸出的管理。
流程概念運用于企業,就變成了一本本標準化的操作手冊,它能夠使將優秀的知識和經驗固化下來,通過培訓傳遞給公司里的每個人,讓員工技能獲得快速提升,即它能夠有效地凝聚經驗、指導新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最終帶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因此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我們認為的流程:流程就是一系列活動的組合,這一組合接受各種投入要素,包括信息、資金、人員、技術等,最后通過流程產生客戶所期望的結果,以此帶來客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