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那一天阿里集團在美國上市,上萬員工成為千萬富翁,那夜注定是狂歡的不眠夜;同樣也是那一天,微軟宣布關閉硅谷研究院,數千員工失業。這真的應了狄更斯的那句話:這個世界是最好的世界,也是最壞的世界。
為什么微軟會面臨這樣的窘境,答案不是微軟給出的,《創新者的窘境中》歸納了一個“失敗框架”:(1)小公司很難通過改善“延續性技術”打敗大公司,只有“破壞性創新”才能通過截然不同的價值主張,顛覆大公司的商業模式根基;(2)大公司的延續性創新一定會發展到“過度滿足”的市場,從而市場飽和、公司發展停滯;(3)小公司的破壞性創新起初并不誘人,也不會被大企業的主要客戶接受,所以很難被大公司投資。由此可見,大公司的失敗不是秘密,就是因為大公司纏綿于延續性創新,忽略了破壞性創新,開始變成了不能滿足時代要求和客戶價值訴求的企業,所以越是成功的企業可能失敗越快,這也許是時代推進的基本法則。
破壞性創新的本質就是再造,持續性創新的本質就是優化,企業的變革,到底選擇再造還是優化?
阿里為什么成功,因為互聯網再造了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基于互聯網的再造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再造也實現了破壞性創新,讓那些基于優化框架約束的微創新都失去意義。今天的微軟就是一個活例子:她還活在PC時代,還在優化的思維約束下不斷提高WINDOWS版本為使命(目前已經WIN9了),但是這種優化已經無法改變微軟的頹勢,因為這種優化不是基于新模式再造下的優化,這樣的縫縫補補也注定無法解決客戶真正的需求,這就是阿里和微軟的區別:一個是再造者,一個是優化者。
管理的使命要結果導向,要追求利潤,而今天的市場競爭如此激烈,運營成本如此之高,產品價格卻一低再低,我不禁要問,你的企業的利潤區在哪里呢?阿里的成功告訴我們,盡管如此險境,依然有公司是賺到盆滿缽滿的,途徑也許只有兩個:一是不斷創造滿足客戶價值的新模式,向模式要利潤,實現沒有競爭的競爭,實現遠離競爭的競爭,這就是外向型競爭;二是不斷提高組織效率,問效率要利潤、問管理要利潤,這就是內生型競爭。第一種途徑的實現本質是再造,需要我們重新評估和思考客戶價值,以此為依據來再造商業模式、流程和組織,這種再造下對人的依賴度很低,更多依靠模式的成功,比如真功夫就是一家沒有廚師的快餐,她依靠對商業模式和流程的創新實現成功,最大程度降低了對人的依賴;第二種的實現本質是再造+優化,即首先需要對流程和組織進行再造,確保組織和流程是合理正確的,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改善和優化員工的執行效率,讓員工可以熟能生巧實現對流程和職責的嫻熟運用。華為的變革就是這樣的經典案例:華為的變革不是商業模式的變革,但是她實施了業務流程再造,她對研發流程實施了并行工程,從串行改為了并行,她也實施了組織變革,把組織從僵化的直線職能型改為事業部和矩陣型,這種再造型的改革實施了八年,之后華為開始了長期的優化固化工作,任總開始不斷提醒大家:不能有互聯網沖動了,不能再造了,優化即可。這種再造+優化的方式同樣讓華為也大獲成功。
所以綜上而言,要實現利潤的持續增長,根本是要向模式和結構要效率,你可以有優化,但是必須基于再造思維下的優化。因為點滴的改善和成本控制雖然重要,但在激烈競爭下,這種優化是無法抵消最終的成本損耗,所以優化只能讓你多活兩天,但是無法讓你避免死亡。
所以二十年前哈默大師提出的業務流程再造和德魯克大師提出的組織變革思想,在今天變得老樹發新芽:我們不應認為她們是過時理論,反而,只有再造才是解決今天企業變革的根本之道。
再造的本質就是全新評估和思考到底客戶需求和客戶價值是什么?不要基于原有框架和思維結構,要敢于解放思考和銳意進取,從客戶價值角度推導出新的商業模式、流程和組織,再造的目的是獲得劇烈性的業務收益(至少一倍以上)。
再造和優化同時也是辯證的關系,即基于再造的優化才有價值和生命力,我們應該把再造當做變革的愿景和目的,而途徑可以采用持續優化的方式,我們要求這個優化的方向必須眼睛死盯著再造,我們認為只有再造導向的優化才能讓優化的積累成為再造,否則再多的小草的積累也永遠無法長成大樹,因為基因不同。這個邏輯也讓我們理解了為什么很多公司的質量改善和6西格瑪活動失敗的原因?因為這些活動并不是自上而下的再造,而是局部的縫縫補補,這種縫補無法從戰略和系統層面給組織帶來巨大的、本質的變化,這種縫補顯然無法讓舊衣服變新,她永遠是一件舊衣服,而且一定會越來越舊。
因此再多的優化都只是一種心理安慰和茍延殘喘,沒有再造思維的企業只是早死晚死的問題,哈默大師這樣激進的提醒猶在耳邊,今天的時代也正在逼迫我們去重新反思商業模式和管理行為。優化這個詞是和諧中庸的,再造這個詞多么激進和難以接受啊,但是也只有在死亡邊緣的企業才會知道和諧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再造意義上的根本性創新才能讓你起死回生。IBM、阿里、華為、通用汽車、TCL,都經歷過這樣的再造過程,他們開始有了偉大長壽公司的基因;微軟、INTEL、NOKIA、中興通訊,他們還在優化的思維下,他們還在路上,他們需要死一次活回來才知道再造的可貴。
再造還是優化,也許在死亡面前選擇,就不難了。